中班游戏案例:“筑”巢行动
日期:2023-11-15 13:45:43  浏览量:1

一、引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陈鹤琴的“活教育论”,都告诉我们要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关注幼儿,从幼儿生活出发;跟随幼儿的脚步,有趣的课程故事将在生活中诞生。

二、案例背景

幼儿每天的交流话题来源于生活,他们有说不完的话,有新奇的发现,有快乐的分享,有突发的问题·······而本次课程就来源于小朋友与快递的奇妙邂逅——放学幼儿路过保安室看到堆积如山的快递感到十分震惊,芊芊问道“保安叔叔,你们这怎么都是快递?”“因为最近是双“11”购物节,大家都网购了很多东西。”门卫堆积如山的快递引起了幼儿的注意,也开启了幼儿对于快递的话题。

回去的路上,孩子们在自由讨论中生发了越来越丰富的快递话题。“你想当快递员吗?”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孩子们激动地表达了成为一名快递员的愿望。“那幼儿园能开展送快递的游戏吗?”“快递员需要什么?快递又送去哪里?”随着问题的陆续抛出,孩子们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继迸发出“快递车”、“快递单”、“快递驿站”等关键词,在孩子们的自主驱动下,对于快递这个话题逐渐丰满,循着幼儿的经验,教师一路伴随支持,一个“运来运‘趣’快递站”便在幼儿园骑行区应运而生。

三、“筑”巢行动

第一阶段:“筑”巢大讨论

快递站是什么样的,需要幼儿有初步的认识,给予幼儿一定的经验准备,所以认识快递站成为了此次“筑”巢行动的第一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与带领下,很多小朋友都找到了快递站;在分享交流中,孩子们畅所欲言,将快递站的特征很好的进行表述。杨思雨说:“快递站是一格一格的,上面还有数字。”武恩歆说:“这个快递站是在小区大门口的。”毛豆说:“快递柜是绿色的,叫丰巢。”······在讨论中,我们确定了快递站开设的方向:1寻找点位,2材料选择,3设计与搭建。

1.寻找点位

位置的寻找与确定来源于午后散步。午餐后小朋友们一起再次参观了保安室,他们发现:保安室的桌上堆放了很多快递。孩子们不约而同发出了疑问“这么多快递找起来肯定很麻烦?”一个想法顺势诞生:我们怎样设置点位可以方便园内不同的人收快递呢?通过绘画,我们一起梳理了幼儿园的人员:有保安叔叔、保健老师、厨房的爷爷奶奶、老师、小朋友。有小朋友提议:给每种身份的人都设置一个快递柜,这样就便于大家寻找。这个想法得到了班级小朋友的支持。

   

于是我们开启了快递点位的寻找。保安叔叔的工作地点在保安室,我们可以将点位确立在保安室门口;因此保健老师的工作点位在保健室;爷爷奶奶工作地点在厨房;那小朋友的快递点位可以确立在哪里呢?这个问题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是教室、是户外、还是幼儿园大厅呢?经过讨论我们确定将这个点位设置在户外的游乐场,户外是孩子们可以一起相遇、交流、玩耍的集中点。最后关于老师的点位确立小朋友们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小朋友主张设置在每个班级门口,有的小朋友却提出反对意见:三楼的班级很远,送快递很不方便。经过与园内老师的交流调查,小朋友细心发现老师的共同点:每天早上都要去保安室签到,于是我们统一意见:将老师的快递柜和保安叔叔合并。这样我们四个点位就确立了:分别是保安室、保健室、食堂和游乐场。

2.材料选择

该用什么材料来“筑”巢呢?一起去幼儿园探索寻找吧。在幼儿园的角落孩子们找到了很多大框,激动的和老师分享。“哇,这些框可以“筑巢”吗?”小朋友们搬来几个框开始尝试。他们发现:框横着叠在一起后下面的框就封起来了,快递放不进去;这时边上的小朋友提议将框竖着叠起来试一试,“你看,快递可以放进去了。”正当小朋友围在一起激动 欢呼时,上面的大框被推挤着掉了下来。原来较轻的大框竖着叠放不稳固,不适合用作“筑”巢的材料。

这时,陈相濡小朋友在花坛边发现了轮胎。几个小朋友一起将轮胎抬到操场上叠起来,“可是叠起来的轮胎好深。”小朋友们尝试将快递放进去,他们发现快递拿取很不方便。轮胎这个材料也被否定了。

“老师这个可以吗?”孩子们喊道,“它是一格一格的,”“它是绿色的,”······孩子们找到的是平时我们玩钻爬游戏的材料,在孩子们的眼中,它的特征与快递柜相符,尊重孩子们的意见,我们决定先选择这个材料当做快递柜。

3.

设计与搭建

材料确定好了,如何组合搭建呢?快递柜的设计工作开始了。

但我们发现,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比较随机,只能画出整体的一个框架。在他们的构图中,快递柜就是一个一个的,摆放整齐,但孩子们的设计适合这些点位吗?当把问题抛给幼儿时,他们很难做出回应。于是,我们决定带领幼儿直接进行搭建。在搭建过程中,幼儿相互合作,运用平铺、垒高等方式将这些快递站搭建完成。

第二阶段:发现问题

问题总是来源于实践,在幼儿一次次游戏中,我们的快递站不断改进,不断调整,让其符合幼儿的游戏特点,同时关注幼儿的发展水平。在第一次快递游戏结束后,班级展开了一次游戏分享会,小朋友和同伴一起交流自己游戏中的趣事与遇到的困难:

 

 

 

遇到的问题

解决方案

1.其他班幼儿玩的时候会来问我们这些框框架架代表着什么?

小朋友给这些点位画上了代表性的表征标识(如图),让快递站更加醒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知道快递站的意义。

游乐场的快递站位置在一棵树下,挨着空调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游乐场放在了转角处,兼顾游乐场和骑行区,做到了区域间的联动。

 

厨房的快递站比较隐蔽,容易被忽略。

 

 

厨房快递柜移到外面,更加醒目。

第三阶段:快递站与数的融合

“这个好像我们的快递柜,一格一格的。”“这是我的柜子,上面有我的号码。”筱晗指着自己的柜子说道。孩子们的闲聊总是会给老师不经意的思考。骑行游戏结束后,在游戏分享环节,我结合孩子们的话题,给予了问题式引导:“你们今天运快递,放在了哪个快递柜了?,”孩子们有的说保健室,有的说厨房·····我继续追问道:“是哪一个格子呢?”当这个问题抛下去,幼儿只能用上面第一个、下面第二个等感觉性方位进行描述,缺乏准确的定位。引导性的思考是教师想要达到某个目标的一种方式,我拿着糯糯的挂牌,请她放到自己的柜子里,她很快完成了这个任务,“她怎么知道放在那里?”幼儿几乎异口同声说道上面有自己的号码,逐渐引导,幼儿很快想到了我们的快递柜同样可以设计属于自己的标记。进阶过程是幼儿不断学习,提高自我能力的必要过程,对中班幼儿来说,在运送快递中增加一些数学知识,将快递站与数字融合起来,有利于拓展幼儿关于快递站的新经验,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一次标记与数融合的探索:

快递柜编号设计

设计理念

实际操作

遇到的问题

思考与回应

第一次

给予幼儿快递柜号码的经验,不贴标记,减少一一对应机械式投放。

缺少具体标记的指引,中班小朋友借助空想很难实现点位和编号的对应,难度较大,经常出现放错的现象。

教师引导——“怎样可以更好记住点位投放的具体位置?”

幼儿想法——“给快递柜贴上标记不就不会放错了。”

教师支持——制作具体的标记并张贴,帮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来准确派送快递。

第二次

将编号贴在快递柜上,一一对应进行投放。提高幼儿对数的理解,更好的帮助幼儿进行快递投放。

编号形式:1-1、1-2、2-1、2-2,其余快递柜也以此形式,做上标记。

由于编号都是由前后两个数字组成,容易产生歧义:有的小朋友从上往下数,有的小朋友从下往上数,放置快递容易错位。

教师引导——“怎样修改编号可以更好区分第一行、第二行?”

幼儿想法——“我认识很多图形。可不可以把它们加上去。”

教师支持——重新设计编号,除了数字外融入新的图形元素,减少投放的分歧。

 

第三次

我们和幼儿商量融入新的元素图形,在原有表示列的数字基础上增加图形表示行:第一层用   ,第二层用   。

 

例如:收件点:保健室   —1,先找到圆形那一行,然后寻找圆形那一行的数字1,将快递放在下图的第一行第一个框。

第四阶段:发现新问题

(1)我们的快递单:

快递柜有了属于自己的标记,幼儿发现快递盒上还没有标记,如何让快递员把快递运送到指定地方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已有经验,幼儿建议也给快递盒贴上标记,就像班级的材料柜一样。教师拿出快递盒,幼儿观察后很快发现了上面的快递单;抓住幼儿的着眼点,教师带领幼儿对快递单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通过幼儿的观察、教师的引导,一起总结出了快递单的主要组成元素:条形码(快速读取商品信息)、寄件人、收件人、电话号码。

课程来源于生活,我们决定在游戏中投放相对真实的快递单。幼儿经验的迁移,很快说出我们的快递单也需要有地址、寄件人、收件人等组成元素。班级很多材料柜上的标记是幼儿制作的,所以他们有一定设计标志的经验。

根据以上讨论,一场快递单设计开始了。条形码的设计,幼儿运用粗细不同的线条表示;寄件人,因为是小朋友寄出,他们想到了可以画自己;手机号码也很快联想到自己的学号;收件地址的设计包含点位所有特征:要考虑送去哪里?放在哪里?这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我们发现在这一栏设计中,孩子们想法多样,放在点位的具体位置幼儿马上联想到了之前自己设计的编号,但收件点位的填写幼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例如保健室,他们有的画颗小药丸,有的画个针筒,有的画个听诊器,虽然都抓住了点位特征,但因为都是自己的想法,不能保证其他小朋友也认识,所以最后我们根据投票活动,统一了每个点位的标记:厨房——锅;游乐场——滑板车;保健室——针筒;保安室——警棍。

条形码幼儿自画像寄件人号码(即幼儿学号)收件地址快递柜编号(即正确投放的位置)

(2)游戏开始了

   

幼儿全程参与骑行快递站的建设,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骑行区的内容也在小朋友的参与中日渐丰富;孩子们在亲历探究、游戏中不知不觉拓展新经验,实现了新旧经验的融合。  

第五阶段:筑“巢”行动后的复盘与反思

课程来源于话题,话题来源于生活,此次《筑“巢”行动》我们追随幼儿的生活话题,将生活融入课程。快递站的建立从无到有,回顾整个活动,构建过程带来的是满满的收获,整个过程更是值得我们省与思。

课程的开展不是随机的,当幼儿有了关注点、兴趣点,教师该做什么呢?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中指出:“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要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教师有准备的活动组织,也是快递站构建的重要因素。纵观整个《筑“巢“行动》的研究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倾听与观察,了解已有经验:

1.倾听——开展关于快递员的大讨论,倾听幼儿对快递员工作的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2.观察——观察生活中的快递驿站,认识快递柜的基本形态。发现中班幼儿有一定的数学认知: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助力快递柜的设计与搭建。【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目标3-1:“能感知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的造型。”】

支持与回应,拓展新经验

支持与回应1——第一次游戏后幼儿发现快递没有派送到正确的点位(如:厨房),支持幼儿想法:开始设计并张贴快递柜上的点位标记,在游戏中初步感知一一对应投放的经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支持与回应2——立足幼儿生活中的点滴发现,延伸出快递单的填写,拓展幼儿运用数字与代表事物图画相结合的方式独立填写快递单的新经验。

发现与解决,回溯经验

发现与解决1——户外是一个大环境,快递柜的位置既要醒目,更要兼顾安全。调整之前较隐蔽的厨房位置到外面;调整存在安全隐患的游乐场快递柜到小木屋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中指出:“幼儿园切实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帮助幼儿学习判断环境、设施设备和玩具材料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发现与解决2——继点位正确投放后出现了每个点位具体位置不对应投放的现象,倾听幼儿想法,着手设计每个快递格的编号(如:厨房:1-1)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中指出:“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

”】

调整与反思,优化经验

活动内容的调整与反思

——

幼儿出现了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分歧,与幼儿一起思考后在编号中融入幼儿提议的图形(如:厨房:  -1),及时跟随幼儿发展的脚步,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重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2.生活经验的反思与提升——快递站的开设对幼儿来说是愿望的实现,也帮助幼儿对快递、快递员有了更多的了解,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

筑“巢”行动的复盘,让教师更好的对课程进行整理、回顾,从而有针对性的去评析课程内容,清晰的看到幼儿在课程中的能力发展:如在构建快递站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幼儿与老师间展开了多次讨论、交流,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幼儿愿意讲、喜欢谈论这个话题,有意见分歧时,能接受他人的意见;在投放快递过程中,幼儿学会填写快递单,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在别人询问时,幼儿会用数词正确的描述出快递的位置······快递柜的构建只是运来运“趣”快递站其中的一个点,探索仍在继续。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期待幼儿在之后的游戏中继续感受生活、了解生活、探索生活,实现更多新旧经验的融合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