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是宝的桑树,实现幼儿经验有序化 ——以“与桑相遇 ‘葚’是美好”活动为例
日期:2023-09-29 15:56:15  浏览量:254

  引言: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真的世界,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探索周边的事物。

  案例背景: 饭后的一次散步,孩子们在种植园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桑叶,是不是就是蚕宝宝吃的。对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教师发现了教育契机,支持幼儿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根据孩子们的问题,梳理出一系列围绕“浑身是宝的桑树”开展的活动。

  情景一:生发活动:在亲历探究中建构经验

  “桑叶粑粑是直接把桑叶揉进粉里吗?”邵靖宸说。“我妈妈做胡萝卜包子的时候,先把胡萝卜打成汁。”雅萱说着。“那怎么把桑叶弄成汁呢?”“我们可以用生活馆里的研磨杵,把它敲出汁吗?”

  我们请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一起讨论桑叶粑粑的做法,并把它表征出来,孩子们根据共同探讨出来的过程来制作桑叶粑粑。桑叶粑粑需要新鲜的桑叶,先洗干净,然后把桑叶磨成汁揉粉在这个步骤的时候,孩子们刚开始都十分的有劲,慢慢的,有的孩子表示磨桑叶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着就是用研磨杵不停的敲,但由于桑叶不像水果一样,很容易出汁,需要不停的敲,才能有汁水出来,这就考验孩子们的耐心和持久力了。最后加入桑叶汁慢慢的揉面团,最后捏出各种造型

  教师的反思:

  幼儿通过与桑树的初步的互动,感受到了桑树的好玩好吃,体验了做桑叶粑粑的乐趣,在原有的经验上又建构了新的经验。比如:如何取得桑叶中的汁水?如何将散的糯米粉变成一团面粉。这些都是幼儿通过探究如何做桑叶粑粑的活动建构的新经验。课程资源想要真正转化为幼儿的经验,需要幼儿以“全参与”的态度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各个环节,动手操作,主动建构。就像桑叶粑粑的这个活动,幼儿通过洗——捣——揉——捏——蒸的过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一系列的新经验。当幼儿在探索聚焦于某一资源上时,教师要把机会还给孩子,把决定权给孩子,允许幼儿试错,鼓励幼儿重新再来,在揉粉的时候幼儿无数次的尝试,最后才将糯米粉揉成团,我想幼儿有意义的经验建构就是这样由来。f6e56ee14d97e7bdb9e92cd7977dcd4.jpg

  情景二:制作桑叶茶,生长新经验

  桑叶粑粑的成功激发了孩子们对桑资源更大的探究兴趣。潘怡心提出,我奶奶说,她血糖高,桑叶茶可以降血糖,我想做桑叶茶。“那桑叶茶也是新鲜的桑叶直接泡吗?”朱怡晴提出了疑问。带着孩子们的疑问,我们一起“问了”百度,原来桑叶茶是晒干桑叶泡茶,并不是新鲜的桑叶直接泡茶。因为晒干的桑叶更易于储存。孩子们通过上网调查,在原有的经验“直接泡水喝”的基础上,建够了新的经验,桑叶茶是要晒干的桑叶才能泡水喝。晒桑叶不是很简单的吗?晒一下就行了邵靖宸说着。是整张叶子晒?还是撕碎了晒?晒之前要洗吗?晒到怎样算好了呢?解志勇发出来一连串的疑问。儿童的发问是儿童基于现有经验困惑和对事物本身的一种探索。而孩子们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得来,晒之前肯定要洗,不然泡着喝水不干净。那晒多久呢?整张晒还是撕碎了晒呢?既然有两种可能,那就都尝试一下吧,看看两种晒法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教室窗户这边阳光非常充足,这就给晒桑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场地。选择把桑叶晒在教室,是考虑到可以方面孩子们随时随地观察桑叶的变化。

  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整张晒,一组撕碎了晒,经过一天孩子们发现撕碎了晒的很容易干,用的时间短。整张晒的就会慢一点有点地方已经干了有点地方还有点软软的。经过晒桑叶这个活动,孩子们发现晒干的桑叶硬硬的一碰就碎,而没晒干的就软软的,要用力撕才会碎。而具体晒的时间,孩子们发现要根据天气的情况,太阳大的话1天就可以晒干了,没有太阳就会时间长一点。

  教师的反思:这些都是幼儿通过晒桑叶的活动建构的新的经验。如晒的时间要多久,晒干的桑叶是什么形态,没晒干的桑叶软塌塌的比较难撕。所有的活动都依托幼儿的现有经验为基础,拓展经验为目的。幼儿认知特点也决定了只有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才能内化幼儿的认知体系。在面对资源的时候,教师需要“懒一点”对比如这个资源可以做什么?这个资源可以怎么玩?之类的问题,让孩子们探讨,允许他们发表意见。当发现问题时,和孩子一起摸索,和他们一起在研究资源的道路上并肩前行,和孩子们一起反思,可以带领幼儿回顾整个活动的经历、收获、问题、解决方法等。

927798739fa336f5153ee3062f103e3.jpg

  情景三:

  融会贯通:实现新旧经验整合内化

  5月的一天,张梓轩穿了一件白色的园服,孩子们发现他园服上有一块淡淡的紫色,孩子们好奇他的衣服上怎么有了别的颜色?是彩笔涂上去的吗?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周末和家人去采桑葚,染上的颜色

孩子们提出,那我们扎染的时候是不是就有可以用桑葚呢?那要怎么用呢?有孩子提出:我们的颜料都是像水一样的,那肯定先要把桑葚变成水的样子。\

a1954b1fe34c4678bbac647e8b1337a.jpg

  有了之前的磨桑叶汁的经验,孩子们一下子就知道了可以把桑葚倒在一起,压出汁,然后就可以当做染料了。桑葚变成桑甚汁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经过讨论最后决定用生活馆的研磨杵来进行压汁。可是压成汁的时候有小颗粒啊?用滴灌的时候会堵住。怎么办呢?邵靖宸马上提出,可以像上次腌萝卜一样,把萝卜放在纱布上,挤出水分,那我们可以把桑葚都倒在纱布上,挤出汁,就能用来做染料了。

  教师的反思:儿童经验与游戏是紧密联系的。经验是儿童游戏的基点,它为儿童游戏提供了原材料,并提升了儿童的游戏质量。游戏是儿童经验的生长点,儿童发展的生长点。在教师搭建的“鹰架”支持下,通过语言五大领域的碰撞和激发,幼儿经验不断被深化、拓展和重组,“儿童经验”与课程资源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课程资源到儿童经验”只有激发幼儿对课程资源的主动挖掘,自主学习等方面,不断深入实践,才能真正让资源转化为幼儿经验,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