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布”一样的故事
日期:2022-12-09 10:05:45  浏览量:776

人福大二班 孟凡杰 邵长芳

 

缘起:本学期是我来人福幼儿园的第一年,我从本部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其中便有我最喜欢的区域牌,然而就是这个区域牌引来了孩子的交流。在新学期的某一天里,很多孩子便向我提起,那个区域牌好漂亮!我很是疑惑,于是定睛看去,发现孩子们指着区域牌上的背景布热议着,原来是这种印有绿色树木的布啊。看到他们很是喜欢,于是我便想,要么这学期我带他们走进布的世界吧……

一、一块神奇的布

1、“布”期而遇

“你知道这是什么布吗?”王雨轩指着区域牌的布,大声向孩子们骄傲地问道。

“不知道,你知道吗?”……

“好像是……是什么布?”……

“王雨轩你知道吗?你快说呀!”……

“你不会不知道吧,还那边说?”……

“才不是,我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明天再告诉你们。”王雨轩涨红了脸说道……

 

 

 

 

 

 

我见状走了过去,拉开众人,把牌子取到前面桌子上,“来,小朋友们,都过来,坐前面!”孩子都缓缓把椅子搬到前面,都把头探得很高,好奇地看着我。“我看到好多小朋友们在争论这个牌子上是什么种类的布,其实老师也不知道,但是你们愿意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是查查现在的电子产品,明天回来告诉我吗?”我笑着说道。

“可以,我明天就告诉你!”……

“不用,老师你放学别走,我直接问爸爸妈妈,然后告诉你好啦!”一位男孩子说道……

2、布的分类调查表

 

 

 

第二天,第一位孩子兴冲冲地走进班级里,对我说道:“老师,我知道那是什么种类的布,是纯棉布!”我感到惊讶,原来孩子们记得这么清楚。很快后来的大部分华仔都告诉这是纯棉布,我也不厌其烦的回答道,嗯,你真棒!孩子们听到我的鼓励,对于布的热情度渐渐地高涨起来,我隐约感到好像这个主题他们很喜欢,于是,我便想继续下去。我在课前晨谈时,说道,“小朋友们,今天早上老师很高兴,因为你们都能够把昨天老师说的问题记得很清楚,现在老师想了一下,想再给你们一个任务。”

“什么呀,什么任务呀?”一旁的张鸿轩早已按捺不住心情,插嘴道。

“对呀,老师你快说!”随后,朱沈煜也说道……

 

 

 

 

 

“好了,先不说话哦,你们看,老师这边有张调查表,请你们回去调查一下,我们生活的布有哪些种类,周五前带给我哦!”我拿着调查表说道,“好的,给我一张!”部分孩子已经站起来,想要拿手去拿。“唉!我下午再给你们!”我威言说道。在我们的压力之下,孩子们一下子就不那么燥了,但我也发现了孩子们的热情仍未散去……

 

 

 

 

 

 

 

我的思考:指南中指出,孩子们喜欢欣赏事物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上文中,孩子们从对区域牌上的布的看法,用眼,用嘴,用手,表明了他们对新奇的布的喜爱。这也是他们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巩固,和再学习。我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生活中常见的布作为未知的知识传递下去。

 

二、布从哪里来?

1、布的制作

孩子们现在已经能够将布进行分类,但并未能够了解布时从哪里来的,于是我便想顺势将这个问题问下,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因为这不是孩子主动提出的问题,没有他们自主提问来的好,就在区域活动时,小雨走到我的身边,看着我,说道:“老师,我们班级布的种类好多啊,但是它们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吗?”

 

 

 

 

 

 

“你想知道吗?”我低下头问道。

“不止我想知道,我们那边玩美工区的都想知道。”小雨指着后面同样看着我的孩子说道。

“行,我待会告诉你。”我愉快地答应了她们。

 

在接下来的一节课里,我特意跟孩子们一起回顾了一些布的种类,有麻布,条纹布,绒布,棉布,雪纺布等。孩子们听我说的时候,还跟着我一起说道……

很快,我把镜头转到电视机上,上面放映着布的制作,从采棉花,纺纱,再到织布,印染,最后成品。孩子们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同时也思考着……

“现在你们来说一说,布是如何制作的?”

从采棉花,纺纱……成品……孩子不一而同的说道。

“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玩一下印染布,也就是常说的扎染?”我笑着说道。

“想!”……

 

 

 

 

 

2、我们的扎染

看到孩子们的热情,我便当即决定,“老师在美工区后面,给你们开一个扎染坊,怎么样?”

“太好了,我可以扎染了!”

“我能玩喽!”

“丫丫,我们一起玩好吗?”

“王瑾瑜,走,去扎染!”

 

“你这个扎染不对,瞧我的!”

“要先浸泡,在扎布!”

“不对,是先扎布,在浸泡。”……

 

在扎染坊开始前几天,我对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放任不管,以致于班级总是颜料乱飞,等到一个星期后,我便再次召集孩子们一起讨论,到底该怎么扎染?

 

 

 

 

 

 

 

 

 “先染颜色,在浸泡。”……

“先扎布,在染色。”……

“我觉得直接染色,然后就晾干。”……

……

 

在他们七嘴八舌后,我们一起学习了扎染的正确方式,同时我也想给孩子们演示了一下正确的扎染方式,但是很遗憾我失败。邵老师见状,说道:“我今天中午研究一些,下午来试一试。”

“好呀,邵老师肯定成功的!”……

“孟老师这次没能弄好,下次肯定也行的。”……

 

 

 

 

 

我的思考:指南中指出,孩子们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对喜爱的东西,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上文中,孩子们主动提出问题,通过电视资源学习并分享自己的扎染过程的失败经验,老师在过程中充当协助者,引导者,以及参与者。随着失败的扎染方式,让孩子们求胜心愈益增强,对布的研究也渐渐深入,从生活中,走到生活里,再到自己进行操作。

 

三、 “布”一样的学习

1、我们都是制“布”人(再次尝试)

随着布主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孩子们对上次老师和他们的扎染失败有些“耿耿于怀”,总想再挑战一下,一直催促着邵老师快点研究好,然后教给他们。很快,邵老师也学习好了,我们班级准备再次挑战扎染。

 

“邵老师,你这次能行吗?”有个胆大的孩子问道,当然我也知道,这是很多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试试。“邵老师拿起新收集来的棉布说道。

“你们瞧好了,相信邵老师。”我再一旁说道,同时使得嘈杂的教室逐渐安静下来。

邵老师首先利用工具,将棉布扎紧,边说道:“你们看好了,要像我这样把布扎起来,然后用牛皮筋绑紧,然后放在扎染盘里。”邵老师拿起扎染小喷壶,又说道:“上次我看到你们,把颜料弄的满地都是,从今天开始不要这样了,我们要把颜色给这个棉布滴满了,但是不要弄开来,我估摸着你们上次就是因为没扎好,然后颜料有问题才这样的。”邵老师按照自己向孩子们介绍的步骤,满满滴着。我观察到孩子们的眼神一直就没有离开小喷壶,很显然他们都在认真的学习着……

十五分钟后,等到邵老师将棉布打开。“哇,好漂亮啊。”……

“样子好美啊,都是线条!”……

“你看上次孟老师把颜料混在一起,这次邵老师成功了,邵老师好棒!”……

听到这句话,我顺势说道,“那次是老师错误示范,这次邵老师正确示范喽,你们可不要学我哦!”“嗯嗯。”……

 

2、 “布”同颜色的布

扎染已成功,孩子们也每天换着去扎染坊进行扎染,但是每次收到来的,我都很奇怪,因为都是一样颜色,一样风格的。转念一想,我想到上次我好像说过,要孩子们学习邵老师,他们竟然完全听进去了,真就一模一样的。

 

 

 

 

 

于是,在区域游戏后,我给孩子开了一个区域游戏讲解会,我对孩子们说道:“老师发现你们近期玩区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扎染坊,都是一样的作品,你们觉得一样的作品好吗?”孩子们顺着我的意思,回答道:“不好。

“那为什么呢?”

“不知道。”孩子们齐声说道……

“我知道,因为我们做的和邵老师一样,所以有些不好。”桐桐举着手,指着后面说道。

“嗯,非常好,我知道你们都模仿的很像了,但是老师更希望你们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把扎染玩出不一样的风格,颜色也可以多种多样啊。”我郑重地说道,“我今天给你们一个任务,下次扎染的时候,能不能换个风格,换个颜色,作为一个挑战哦,有大苹果哦!”

就这样,我试着把这个任务下放了下去,期待着孩子们的表现……

 

 

 

 

 

 

一段日子后,我发现扎染的展示架上多了很多形状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的棉布,我知道这就是孩子们自己做的扎染。我和邵老师也不嫌杂乱,把孩子们用心做的扎染布,套上套圈,挂在了扎染区的上面作为装饰……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作品时,都会在挂饰下议论好久,也会拉着自己的好朋友一同观赏,这一幕我看在眼里,不禁感叹道孩子们真棒啊!

 

我的思考:指南中指出,艺术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经验,本次扎染再尝试时,孩子们都纷纷表示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够帮上忙。同时孩子们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他人好的内容,并产生新的相应的联想和行动。文中,孩子们在模仿和自我创作时,都表现出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说实话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坚信孩子的学习成果。

 

四、“布”做游戏

1、会玩的艺术品

时间来到十一月,孩子们在扎染这一方面能够了很大的加强,同时也表现出部分不厌烦心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正绞劲脑汁思考,能够把布转移到玩的方面,不单单是艺术方面,于是,我上网搜了搜,果然有!有几个艺术品制作还是能够在班级里开展的……

 

 

 

 

 

 

 

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也在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发现之前出现的不厌烦的情绪也然消失,换之都是开心的表现,我想这就是游戏的魅力。

 

2、自然资源的再利用

转眼间,我发现生活中任何的东西都能成为游戏,也想起陶行知先生,那句生活即教育,果真不错!生活即教育,那么此时,我也要跟孩子们一起科普一下布类资源的知识了,为此我专门开设了一堂生活课:布——自然资源的再利用,在课上我对于孩子们进行了教育,告诉他们布类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大家也要注意节约,再利用哦

 

 

 

 

 

 

 

我的思考: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内容教育孩子们,在布类探索中,我发现孩子们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上去,把以前的知识抛掷脑后,这样是不行的,作为老师我们更要及时指正,将兴趣点重新转移过来,才能将“布”一样的故事进行下去。

 

结尾:此次对于“布”一样的故事的探索,让我发现了孩子们其实对于生活中的事物都是敏感的,只是我们老师缺少对孩子们的关注,从一个小小的点,便能引发大大的故事,连续性的故事。本次课程故事一结束,对于我来说,也是跟孩子们一起成长了,大家对布类的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大家都明白了生活充满了乐趣,只期待大家去发现,去探索,去成长!